当前位置:首页>“MIDI之父”为我们留下了什么?

“MIDI之父”为我们留下了什么?

  • 2024-10-09 12:38:52

  • 相信许多读者近期阅读到了一则悲讯――“MIDI之父”DAVE SMITH逝世。笔者也不例外,多天前(几乎第一时间)看到此消息时笔者并未将其加入选题,直到昨日笔者打算撰写底特律DJ/制作人CARL CRAIG及其厂牌资讯时发现,他竟连续发布了四条动态来缅怀DAVE SMITH。

    CARL CRAIG的多条INSTAGRAM动态不仅提醒了笔者将DAVE SMITH作为本文选题的主人翁,也从侧面告诉我们,这位“MIDI之父”的分量也许比我们想象中的要重得多,尤其是对电子音乐技术爱好者、电音设备使用者以及年长的DJ/制作人等群体而言。

    DAVE SMITH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一直以来给业内以活泼又和蔼的形象,在音乐工作之余,他曾经还参加过铁人三项世界锦标赛等大型运动会,即便古稀之年的他还在为开发电子乐器而工作,据说DAVE SMITH此次也是因为参加5月30日的底特律MOVEMENT MUSIC FESTIVAL而心脏病发作离世。

    1982年,DAVE SMITH同ROLAND、YAMAHA、KAWAI、TOM OBERHEIM以及KORG等各大公司代表合作、开发出了一种通用通信协议,他将该协议命名为“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乐器数字接口)”,其缩写词也就是我们如今常说的“MIDI”。

    MIDI的诞生实现了不同制造商的计算机与合成器以及各自设备之间的连接、集成,换而言之,MIDI对音乐的重要性就相当于现在手机、平板、电脑之间通过USB连接的意义,因此,DAVE SMITH在2013年获得了音频技术界的ZUI高成就:TECHNICAL GRAMMY(技术格莱美奖)。

    然而,DAVE SMITH并不太喜欢被人们称作“MIDI之父”,正如2018年他将以自己命名的“DAVE SMITH INSTRUMENTS”品牌名称改回为“SEQUENTIAL”那样,DAVE SMITH希望人们明白,这些电子乐器的研发、革新并非由个人完成的,而是整个公司团队努力的结果(顾名思义,再“大白话化”,真正的MIDI之父是SEQUENTIAL公司而不是DAVE SMITH个人)。

    并且,共同创造出MIDI也只是DAVE SMITH的伟大“作品”之一 ,早在1977年,即他创立合成器公司SEQUENTIAL CIRCUITS的第三年,主修计算机科学的DAVE SMITH就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带有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可编程的、复音合成器――PROPHET 5。

    于PROPHET-5出现之前,合成器使用者均需要手动调整电缆和旋钮,不像如今有内部参数、程序可以精确设置、定向控制;PROPHET 5则通过微处理器将音色存储其中,让音乐人们可以再现自己所需要的声音,也为后世的复音合成器制定了一套标准。

    数十年来,DAVE SMITH及其SEQUENTIAL公司研发、设计了一批批ZUI优质的合成器,包括不限于OB-6、PROPHET-6、PRO-3、TAKE 5和经典的PROPHET-5、PROPHET-10以及软件合成器REALITY等等,大约一个月前还与TOM OBERHEIM合作发布的OBERHEIM OB-X8。

    而这些DAVE SMITH(独立设计、合作设计或下属设计)的合成器又影响了一代代音乐人,从早期各个流派的音乐巨匠――MADONNA、MICHAEL JACKSON、DR. DRE、RADIOHEAD至如今千万电子乐器使用者、DAW用户,甚至我们使用的许多音频插件也是DAVE SMITH技术的继承与延伸。

    也就是说,我们在创作电子音乐过程中的一举一动或许都与DAVE SMITH有关,而这便是CARL CRAIG、NINA KRAVIZ、MACEO PLEX、FLYING LOTUS、RICHIE HAWTIN、SKREAM等大牌艺人以及ABLETON LIVE等公司纷纷向其致敬的原因:没有DAVE SMITH就没有我们当代的电子音乐世界,也没有后来更多伟大的电子音乐人(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褒义版案例) 。